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爻一一纸上作品,丙烯颜料,2016

 

修仙的两条路

作者:壶翁老人

凡巧妙之术,中间必有不稳处。

今天的很多艺术,看似很智慧,实际不过是点子。而点子呈现出来的不过巧妙之术。其中间不稳处并非不精致,也非不花哨。其不稳正在于不是真东西,花架子无论如何精彩,也是上不了擂台的。不过换两个小钱,忽悠忽悠。这样的东西如今遍地开花。

做艺术或是做事情,都必须要踏踏实实,一步一步往前走,取巧的人可以忽悠一时,绝对不可能忽悠一世。

做艺术家、企业家、科学家或是其他的什麽家,都没有多大的区别,做事的规律和方式都是一样的,跟做和尚修行没有什么区别。如果进了寺庙,穿了僧袍,会念几句佛经,就以为自己成了佛,那就太可笑了。 

最近又翻看清代纪昀的《阅微草堂笔记》,里面作者借何励庵先生之口讲过一个故事:从前有过一个书生,独行丛莽间,闻书声琅琅。觉得很奇怪,在矿野怎麽会有读书声。寻之,见一老者坐于坟墓间,旁边有十几个狐狸都拿着书蹲坐其旁。老头见书生起身相迎,其他狐狸也像人一样起身站着。书生想,既然他们会读书,一定不会害人。因此与老者席地而谈。问曰:“你们读书做什麽?”老者曰:“我辈皆修仙者。凡狐之求仙有两途:其一是采集精气,朝拜星斗,渐渐达到通灵变化,然后不断修炼以成正果。这是从妖道成仙的途径。但是容易走火入魔,触犯天条。这条路很便捷但是也比较危险。”现实中也有很多人迷恋这条路。

这个老者所说的这是第一条修仙之路,实际上和那些点子艺术家很像。而在现实中,我观察到能够成正果的凤毛鳞爪,大多数基本上已经走火入魔,触犯天条。

再接着说何励庵先生讲的故事。老者继续说:“另外一条途径是先修炼成人,成人以后,再修习内丹,这是从人而成仙的途径。呼吸吐纳导引,非朝夕可成,但是坚持,自然会到最后取得成功。这条路比较缓慢但是更为安全。形体不会自己变化,而是随着心的修行而变。所以我们要先读圣贤之书,明白三纲五常的道理,心变化了,形体也会跟着一起变化了。”那个书生很好奇地看了他们读的书,都是《五经》《论语》《孝经》《孟子》之类的。但是发现这些书都没有注解,书生问“没有注解怎麽给大家讲解,让他们明白呢?”老头说:“我们这些人,只要求明理就可以了,圣贤所说的话,本来不是很难懂,大家口头相授,多读几遍,把名词解释一下,就明白其中的意思和旨趣了,还要注释做什麽?”书生觉得他们的观点很奇怪,支支吾吾不知如何。就问老者年岁。老头说:“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了。但是我读经书的时候,世上还没有雕版印刷的书。”书生又问:“您经历了好几个朝代,觉得世间的事情有什麽变化没有?”老头说:“基本都差不多,不过唐代以前,只有读书人。北宋以后常常听说某人是圣人,其实只是稍稍有些不同而已。”书生听不懂老头的话,行了礼告辞了。

故事讲到这,我忽然想,那个老头和那一群狐狸如今在什麽地方呢?按照他们那么坚持地修行,应该已经修成正果了吧。那么他们又是谁呢?会不会我曾经遇见过他们呢?其实我真想进到那个故事里面去,告诉那个老者:“如今的世道,已经不仅仅是圣人很多,还有一些更厉害的,叫大师!圣人只是存在于书籍里面,而大师如今满世界飞,很灵通。”

那个书生后来又在路上遇见那老头,正要和他说话,老者转头径直走了。

故事应该是何励庵编的寓言。实际上,他是想告诉我们,言词越优美,离经的本意就越远。越是想寻找巧妙之术,越是不靠谱的。

本文开头那句“ 凡巧妙之术,中间必有不稳处。 ”就是何励庵说的。这话的后面,他还接着说:“如步步踏实,即小有磋失,终不至折肱伤足。”
这和那个老头所说的修仙的两个途径是一个意思。

世间凡想稳妥修成正果的事情,都是步步踏实,实事求是,一步一步修炼的。巧妙而得的东西必然隐藏着不稳妥。而这世界上想速入仙境,弄虚作假,以至于走火入魔,触犯天条,最终召至神明示惩者彼彼皆是。

狐狸精尚且不走取巧之路,恐其险不可控,堕入魔道。而今人却津津乐道于此,渐成风尚,恐与魔道不远矣!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16年9月10日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江铭

江铭

11篇文章 152天前更新

本名王宝明,笔名江铭,字谦,号壶翁老人。中医世家。 1969年生于河北秦皇岛,祖籍湖北天门。1996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系。独立批评家、策展人、艺术家。曾先后创办《秦皇岛地情》《万里长城》《中国长城博物馆馆刊》《后脚跟》(民刊)等杂志及《中国当代艺术网》网站。先后从事过记者编辑、办公室主任、杂志主编、策展人、美术馆学术馆长等工作。 著有专著《中国后现代艺术》(台湾飞鸿文化出版,正式发行);《后波普浪潮》(香港出版,正式发行);《黑白立场》(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,新华书店发行);丛书《中国杰出艺术家系列》等。策划国内外重要学术展览数十次。

文章